第二
故乡

杭州的风景名胜
 

总   述

历史沿革

地理环境

风景名胜

民情风俗

杭州近影

 
  杭州市风景名胜大致可划分为三块,一是唐代以来历代开发建设的西湖山水名胜;二是“ 两江一湖”(富春江—新安江—千岛湖)沿线的富阳、桐庐、建德、淳安的山水名胜;三是临 安、余杭、萧山三县的名胜风光。西湖和“两江一湖”两个风景名胜区,80年代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
  西湖风景名胜,早在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(479年)时就见诸文字记载。无名氏《同心歌》 :“妾乘油壁车,郎骑青骢马;何处结同心,西陵(即今西湖西泠桥)松柏下。”至唐代中期 ,西湖山水风光成为文人墨客题咏的对象。白居易《春题湖上》:“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;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波心一颗珠。”张祜《题杭州孤山寺》:“楼台耸碧岑,一径入湖心;不雨山水润,无云水自阴;断桥荒藓涩,空院落花深,犹忆西窗月,钟声在北林。”进入宋代,西湖已成为国内著名游览胜地之一,湖上的风景名胜,声誉鹊起。王安石《杭州呈胜之》:“游观须知此地佳,纷纷人物敌京华;林峦腊雪千家水,城郭春风二月花。”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》: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变奇;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南宋偏安杭州,西湖绿水黛山之间,园林竞建,庭楼奢筑,人称“一色楼台三十里。不知何处觅孤山。”南宋画院画师又以西湖山水画题名,形成流传至今的“西湖十景。”元代仿南宋西湖十景,选出“钱塘十景。”明代,田汝成先后撰写《西湖游览志》24卷、《西湖游览志余》26卷,介绍西湖山水风光,名胜古迹,掌故轶闻。元、明年间还出现外国人士赞咏西湖风景名胜的文字。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马可·波罗写的《游记》,文中描绘:“京师城(即杭州)周围约一百迈耳(即哩)……这城的位置约略如下,在它的一面有一个华美的清淡水胡(即西湖)……在那湖的当中心有两个小岛。每一岛上有一所最奇伟豪侈的大厦,内有无其数的房间亭榭……,此外,在那湖上还有许多画舫划艇,大小皆有。 ”明代正德年间日本使臣在《无题》一诗中称:“昔年曾风此湖图,不信人间有此湖;今日打从湖上过,画工还欠费工夫。”清代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御书西湖十景景名,由浙江地方官先后勒石立碑于十处景点。雍正年间推出“西湖十八景。”乾隆后又有“杭州二十四景”。乾隆还为“西湖十景”每一景赋题诗一首,并为龙井八处景点题称“龙井八景”。民国时期,对西湖一些景点作了开发建设与整修保护。
 
    西湖在杭州市区西面,面积5 .68平方分里,南北长约3.2公里,东西宽约2.8公里,绕 湖一周近15公里。西湖,平均水深1.55米,蓄水量在850~870万立方米之间。湖中的孤山 是西湖最大的岛屿,丁家山、夕照山是伸向湖面的两座半岛。西湖外湖中的三潭印月、湖心 亭、阮公墩三座小岛,鼎足而立,烟雨迷濛之际,远眺仿佛似我国古代神话中的“蓬莱三岛 ”。白堤、苏堤,犹台两条轻柔的缎带,横亘湖中。堤和岛的分割,把西湖水面分为外湖、 北里湖、西里湖、岳湖和小南湖。
  西湖周围的群山,内峙外耸,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,可分为内、外两圈。外圈有北高峰、天马山、天竺山、五云山等 ,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,岩性较坚硬,不易风化侵蚀 ;峰峦挺秀,溪涧纵横,流水清洌,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。内圈有飞来峰、南高峰、玉皇山 、凤凰山、吴山、葛岭、宝石山等,山势较低,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易受水流溶蚀,多洞穴,著名的烟霞、水乐、石屋、紫来、紫云等溶洞。西湖周围群山为天目山余脉,由西向东逶迤蜿蜒,有似龙翔凤翥,前人有诗咏山势为“龙飞凤舞到钱塘”。这些山峰环布在西湖的南、西、北三面,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,一南一北,伸向市区,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。
  
  “两江一”即富春江、新安江和千岛湖,流域分别贯穿富阳、桐庐、建德、淳安四县。
  富春江位于浙江省中部,为钱塘江中游江段。流域两岸自然风光秀丽,古迹众多,历史上曾是著名风景区。
  新安江,为钱塘江上游江段,旧名徽港、歙港,发源于皖南休宁县怀玉山脉的主峰六股尖,经歙县入淳安县,向东南流经建德县梅城入桐江。源流渚水汇成干流,在皖南、浙西山区曲折奔流,形成青峰夹岸、翠岗重迭、千仞石壁、临江卓立、百丈飞瀑、向谷悬空的迥异山川景色。1
  千岛湖,是1959年9月新安江水力发电站拦河大坝建成后,截蓄新安江水流而成的巨大水 库。据淳安县地名委员会1983年普查的结果,水库淹没85座山,形大小岛屿1078座(按设计 水位108米高程,面积2500平方米为极限计算),故名“千岛湖”。最大的岛为界首岛,面积 1320公顷;最小的岛名龙珠岛,面积仅0.24公顷。千岛湖蓄水量178.4亿立方米,湖水平均深度34米,最深处100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返回首页]